一、物种论述
海蜇是重要的海洋经济品种,别称石镜、水母等,在生物分类学上属于动物界、刺胞动物门、钵水母纲、根口水母目、根口水母科、海蜇属的统称,食用历史可追溯到一千六百多年前的晋代,也可供药用,味甘、咸,性平,具有清热平肝、化痰消积、润肠安胎等功效。
二、形态特征
海蜇是一种大型水母,体呈铃形、倒置的碗形或伞形,下伞面(凹入的一面)中央有垂唇,垂唇的游离端为口,伞边缘有一圈触手;内伞有许多围绕胃腔作同心圆环、覆瓦状排列的环肌;内侧一翼片较大,称作主翼,外侧翼片较小,称作副翼,在各翼皱褶上着生许多小指状和纺锤状附属物,并有许多小吸口和触指;成体一般乳白色。
三、分布范围
海蜇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和印度洋温暖海域,我国沿海地区均有分布,尤以江苏省启东市(吕四海蜇)、辽宁省锦州市(锦州海蜇)、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(沾化海蜇)、辽宁省营口市(营口海蜇)、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(垦利海蜇)等地最著名,国外主产于朝鲜半岛、日本等地。
四、生活习性
1、环境:海蜇是暖水性动物,生长繁殖于半咸淡水、泥沙底质的沿海河口浅水区,不擅长游泳,常需要借助风、浪、水流等移动,也可通过收缩外壳挤压内腔中的水缓慢移动。
2、食性:海蜇是肉食性动物,主要以浮游动物、小型甲壳类、多毛类、小型鱼类等为食,主要靠发达的触手捕食,触手上面布满了有毒的刺细胞,猎物被蜇后会迅速麻痹而死。
3、繁殖:海蜇既可无性生殖,也可有性生殖,无性生殖最主要的形式是出芽生殖,也能通过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生殖,有性生殖的生殖细胞来源于间细胞,间细胞再形成生殖腺。
五、经济价值
1、食用价值:海蜇富含蛋白质、脂肪、维生素及碘、钙、铁、磷等矿物质,经常食用有增强体质、降脂降压、益肺化痰等作用,特别适合有脂肪肝、高血压、气管炎、哮喘、胃溃疡、风湿性关节炎等问题的人群食用。
2、药用价值:海蜇味甘、咸,性平,归肝、肾经,具有清热平肝、化痰消积、润肠安胎等功效,常用于肺热咳嗽、痰热哮喘、食积痞胀、大便燥结、高血压等病症,但脾胃寒弱的人群不能服用,否则可能会加重病情。
六、代表物种
1、海蜇:海蜇是海蜇属的指名物种,别称石镜、水母等,我国北起辽宁、南至福建均有分布,尤以东南沿海产量最大,多栖息在河口附近及海湾,8~9月间成群浮游于海面。
2、黄斑海蜇:黄斑海蜇是常见的一种海蜇,外形和海蜇颇为相似,区别在于黄斑海蜇外伞部表面有很多短小而尖硬的疣突,并有黄褐色小斑点,广泛分布于印度-西太平洋区。
3、沙海蜇:沙海蜇是常见的一种海蜇,个体较大,伞径25~60厘米,最大可达1米,外伞表面光滑,中胶层厚而硬,质量和经济价值略逊色于海蜇,我国沿海地区均有分布。
4、棒状海蜇:棒状海蜇是常见的一种海蜇,个体小,伞径4~10厘米,伞高5厘米,外伞表面光滑,没有生殖乳突,肩板小,丝状附属物不发达,广泛分布于印度-西太平洋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