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物种论述
沙蚕和沙虫不是一种动物,其中沙蚕是一种原始的环节动物,别称海虫、海蜈蚣等,在生物分类学上属于动物界、环节动物门、多毛纲、须虫目、沙蚕科的统称;沙虫是一种古老的星虫动物,学名星虫,别称沙肠虫、沙肠子等,在生物分类学上属于动物界、星虫动物门的统称,共有2纲4目6科12属39种。
二、形态特征
1、沙蚕:沙蚕体长椭圆柱形,稍扁,两侧对称,后端尖,头部发达,口内有一可伸缩的吻,吻前端有1对大颚,躯干部具有许多刚节,各节两侧有1对外伸的肉质扁平凸起,足上有刚毛,尾部为体的末节,节上有1对肛须,肛门位于肛节末端背面,体色褐色、鲜红色或鲜绿色。
2、沙虫:沙虫体长圆形,似肠子,具许多体节,吻长约体长1/10,吻基部有一环沟,有许多覆瓦状小凸,吻前端有一圈触手,伸张时呈星状,口位于其中,近体前1/6背面有一横裂突起的裂缝,即肛门开口,肛门腹面前方两侧各有肾孔,体后端钝,体表乳白色略带浅红色。
三、分布范围
1、沙蚕:沙蚕是构成海洋生物食物链的重要成员之一,广泛分布于各大洋中,我国渤海、黄海、东海、南海等地均有分布,福建、浙江、广东、海南等地有人工养殖。
2、沙虫:沙虫广泛分布于热带、亚热带及温带海洋中,我国渤海、黄海、东海、南海等地均有分布,国外分布于美国、马来西亚、墨西哥、日本、菲律宾、越南等地。
四、生活习性
1、沙蚕:沙蚕是海生环节动物,习见于潮间带,也见于深海,喜栖息于有淡水流入的滩涂及潮间带中区到潮下带的沙泥、珊瑚礁、石块下、石缝或海藻丛间,昼伏夜出,杂食性,主要以浮游生物、蠕虫、有机碎屑等为食,卵生,雌雄异体,无明显的生殖器官。
2、沙虫:沙虫是海生星虫动物,喜栖息于沿海滩涂一带沙泥底质海区,涨潮时从地下钻出,退潮后就钻入洞穴中,杂食性,主要以沙子中的有机质为食,卵生,繁殖时雌沙虫群集在海面,发出连续闪光并不断在海面打转,雄沙虫看见了闪光后就向雌沙蚕游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