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鱼种论述
文昌鱼和武昌鱼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鱼类,其中文昌鱼是动物界、脊索动物门、头索纲、文昌鱼目、文昌鱼科、文昌鱼属的统称,被认为是低等无脊椎动物进化到高等脊椎动物的过渡型;武昌鱼则是动物界、脊索动物门、硬骨鱼纲、鲤形目、鲤科、鲂属淡水鱼类,学名团头鲂,别称缩项鳊、草鳊等。
二、形态特征
1、文昌鱼:文昌鱼体呈纺锤形,略似小鱼,无明显头部,两端尖细,体侧扁、半透明,脊索贯穿全身,前端有眼点,前庭周围有38~50条口须,背部有一条“背褶”,后端有尾鳍、肛前鳍,腹面有一对“腹褶”,身体两侧交错排列着65个透明而明显的V字形肌节。
2、武昌鱼:武昌鱼体呈菱形,侧扁,腹棱不完全,头小,口端位,上下颌具狭薄的角质,眼大,侧线位于体侧中央,背鳍起点位于腹鳍基后上方,胸鳍末端伸达或不达腹鳍起点,腹鳍末端不达肛门,臀鳍基长,尾鳍深叉形,体青灰色,腹侧银灰色,各鳍灰黑色。
三、分布范围
1、文昌鱼:文昌鱼广泛分布于热带和温带的浅海中,尤以北纬48°至南纬40°间的沿海地区最常见,我国厦门、南海北部湾、烟台、威海、青岛、昌黎、合浦等地均有分布。
2、武昌鱼:武昌鱼的原产地并不是武昌(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),而是现在的湖北省鄂州市,鄂州在三国时称作“武昌”,已广泛引种至东北、华北、华东、华南、西南等地。
四、生活习性
1、文昌鱼:文昌鱼对底质要求严格,通常仅局限在有机质含量低的纯净粗砂和中砂中,杂食性,主要以浮游生物、硅藻、植物碎屑等为食,摄食方式属于被动式,繁殖期6~7月,雌性一生可繁殖3次,卵小且含卵黄少。
2、武昌鱼:武昌鱼喜栖息在淤泥底质且长有沉水植物的敞水区,性活泼,游泳迅速,通常三五成群的活动,杂食性,最适水温20~28℃,摄食水温11~32℃,主要以藻类及水生植物的根茎、叶片、嫩芽、果实等为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