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养水
养鱼先要养水,水源可以用井水、河水、湖水等,也可以用自来水,用自来水时要先放在露天通风处晾晒1~3天,再用大功率氧气泵连续打氧24小时,这样不但能清除水中残留的有害气体,还能增加水中的溶氧量,最后加入硝化细菌制剂或放入一些养过鱼的旧滤材、旧水草等引入硝化细菌。
二、环境
养鱼要根据所养鱼只的习性调整水环境,例如养冷水鱼要将水温调整到12~18℃,养温水鱼要将水温调整到15~26℃,养热带鱼要将水温调整到22~28℃,养淡水鱼时要用淡水,养海水鱼时要用海水,没有海水可以用海盐和淡水人工调配,除了水温和盐度外还要调整溶氧量、酸碱度、硬度等。
三、密度
鱼的密度要根据鱼缸容积、鱼的体型等灵活调整,不宜过大,否则不但不利于控制水质,还容易诱发病虫害,最简单的计算公式是“条数=容积÷体长(按厘米计算)”,例如80厘米*60厘米*60厘米的鱼缸,水深40厘米时最多可以养体长5厘米的小鱼38条,水深50厘米时最多可以养体长5厘米的小鱼48条。
四、喂食
观赏鱼的种类有500多种,从食性上看可以分为肉食性、植食性和杂食性三大类,其中肉食性鱼类主要以动物为食,植食性鱼类主要以植物的根茎、枝叶、果实等为食,杂食性鱼类既摄食动物,也摄食植物,每天喂三次,早上喂一次,中午喂一次,晚上喂一次,饲喂量以10分钟内吃完为宜。
五、换水
养鱼要定期换水,否则容易因水质过差而诱发病害,其中夏季3~4天换一次水,春、秋季每周换一次水,冬季每半个月换一次水,每次只需换掉1/3的水即可,具体多久换一次水取决于环境、鱼种、密度等因素,例如种植有水生植物时可以适当减小换水频率,鱼的密度较大时要适当加大换水频率。
六、病害
1、白点病
【症状】鱼鳍上先出现白点,精神呆滞,漂浮于水面,很少活动或常在水草、砂石等处蹭痒,严重时周身密布白点、肌体消瘦、呼吸困难直至死亡,病程一般5~10天。
【防治】将病鱼捞出暂养在其他地方,然后将水族箱用生石灰等消毒以减少病原体,同时病鱼要用五万分之一硫酸铜和硫酸镁再加1%的食盐混合溶液浸洗20~30分钟。
2、水霉病
【症状】病鱼在感染部位形成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,病变部位初期呈圆形,后期呈不规则的斑块,严重时皮肤破损肌肉裸露,容易引起死亡。
【防治】病鱼可用含碘消毒剂浸泡,例如可用浓度20毫克/升的聚维酮碘溶液,或用浓度2毫克/升的高锰酸钾混合1%的盐水浸泡20~30分钟。